图:充电桩行业多种充电模式和技术。
近五年来,紧接着电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中国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的越来越多,中国政府从充电桩建设规划和相关标准规范等层面制定了多项针对性政策。伴随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充电桩充电效率和耗时也是业界关注的重点。
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系列新型充电模式和技术。
充电技术体系多元化
目前,除交流充电和直流充电外,为配合各类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充电模式,如换电充电、无线充电等模式。
为提高充电效率,大功率充电技术也获得逐步推广。为应对各类应用场景,充电桩充电技术体系获得不断探索,日趋多元化。其中,大功率充电技术有望加快应用
未来,紧接着各项充电模式和技术的应用需求的拓展以及新兴技术的成熟,中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的技术体系将日趋多元化。
大功率充电技术成为发展趋势
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速度一方面受到汽车动力电池倍率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充电设备输出功率影响。提高充电设备输出功率是提高汽车充电速度的重要举措之一。全球多个国家均提出了提升充电桩功率的规划,众多企业积极研发和建设大功率充电设施。据EVICPA统计,2016-2019年,中国新增公共直流充电桩的平均功率不断上升,由69.2kW上升至115.8kW。相比探索其他充电模式和技术,大功率充电技术更加成熟,可直接借用现有充电桩建设标准化方案。大功率充电耗时短,利于充电桩运营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利于充电桩用户降低充电时间。当前大功率充电的充电标准缺乏统一,制约大功率充电应用的发展。伴随国家完成标准的统一和制定,大功率充电有望加快应用。
交流充电桩使用率过低,直流充电桩核心部件IGBT国产化有发展空间
紧接着技术的进步部分充电桩设备已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充电接口不兼容等设备不友善问题有待解决;且交流桩为多数的建设比例并不符合我国实际发展需求,在一二线城市土地费用及慢充等待时间使得这部分充电桩使用率过低,交流慢充桩占比高达56.4%。
直流桩建设占比的提升将形成资金和技术双重壁垒。从成本端来看,单台交流桩的电缆及电桩成本总和仅为直流桩的十分之一左右,目前直流桩单台均价约为12万元左右;从技术端来看,直流桩电源模块中最核心的零部件IGBT目前仍采用全进口模式,国内高端IGBT仅有个别企业有望追赶国际先进水平.........